|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信息 » 组织结构 » 领导讲话

坚持生态立市 促进绿色发展 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心得体会

时间:2016-01-12

坚持生态立市  促进绿色发展

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心得体会

秦皇岛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党组书记  曹海波

 

14日至5日,市委召开了十一届八次全会,孟祥伟书记、张瑞书市长分别做了重要讲话。通过两天的会议、学习和研讨,逐步消化吸收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讲话精髓,进一步认清了我市环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使环保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工作举措更加有力,切实提高了适应环保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能力和水平。

   一、强化顶层设计,在源头防控上下功夫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市最大优势,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本钱”。孟祥伟书记站位全局,着眼长远,结合实际,科学提出了“要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的战略部署,要求保护好生态、建设好生态、利用好生态,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将环境保护的理念向决策和规划方面延伸,把环境要素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之中,按照环境资源的承载力和容量要求,对区域、流域、县域的重大开发活动、产业结构、资源配置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布局。同时以环境规划为底线,强化多规合一,严守生态红线,不断增强政府空间管控能力。对突破生态环境红线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二要开展区域发展生态功能区划。落实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全市域科学确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划定都市核心区、都市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区等城市功能区,分区管控,全面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构建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格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严格落实生态功能区战略,根据主体功能区划,优化空间开发模式,统筹生态空间布局,合理分配总量,科学摆布新进项目和高新产业,确保生态、资源、区位和产业的优化和匹配,确保生态与产业互融互促,科学发展。三要严格环境准入。根据秦皇岛特殊的功能定位,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高科技的绿色产业。严把项目准入门槛,环境容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不断提高涉水、涉气企业准入门槛,坚决杜绝新上“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确保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加速崛起。四要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压减燃煤用量,严格控制耗煤建设项目,除热电联产外,耗煤建设项目必须采用煤炭减量和能源替代的方式压减燃煤用量;要加强煤炭质量管理,彻底取缔原煤散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供应和推广力度,逐步提高城市区清洁能源使用比重;农村地区推广罐装液化气、洁净煤、生物质能等能源。五要充分利用好生态优势。利用生态优势,推进健康产业的聚集和发展;挖掘生态附加值,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经济,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利用大气和水污染治理政策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推动我市环保产业群建设。

二、扭住工作抓手,在精准治污上要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15年,北戴河12个浴场监测指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比例达91.9%;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69天,达标率73.7%,PM2.5下降20%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个别企业存在超标现象,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排名靠后,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海水质量虽然有所好转,但还未建立起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水污染治理特别是地下水污染不容乐观; 我市存量减排的空间有限,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受限等,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一是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工业企业治理,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污染防治和日常监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坚决取缔、整治石渣、石矿、石灰等企业。落实城市道路车辆、散煤燃烧整治等四大专项行动,全面加强污染物协调控制,以港口煤堆、矿山开采、施工工地、路边堆场为重点,强化扬尘精细化管理,有效遏制扬尘污染。加强燃煤锅炉整治,城市建成区取缔35吨以下燃煤锅炉,建成区周边、县城、重点镇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对城市区在用锅炉进行脱硫脱销除尘升级改造,确保达标排放。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控,鼓励新能源汽车,加快黄标车和老旧车的淘汰;推进重型卡车、大型客运车等柴油运输车辆的尾气治理;开展港口停靠船舶污染治理。在大气污染防治、科研等方面与首都和周边城市对接,真正做到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二是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水十条”和省“水五十条”。以饮马河、人造河、戴河为重点,深化河流区域治理,实施一河一策,坚决消除劣类水体。以全市16条河流为重点,对沿河、沿岸企业进行排查摸底,实行污染企业退出机制,20165月底前沿河所有污染企业全部搬迁,或者取缔。加强饮用水源地上游污染源环境管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开展地下水情况摸底调查,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控;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应急体系建设,确保饮水安全。对全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不到一级A标准的进行提标升级改造;所有工业聚集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充分发挥科学研判作用。三是全面打响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土壤污染情况调查,真正做到底数清楚。以重金属和化工企业周边、污染场地为重点,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分步骤、分区域、分类别做好土壤防治工作。加强固体废物管控和产生固体废物企业的环境管理,落实各项固体废物防控措施。延伸监管触角,加强汽车4S店、汽车维修单位、储油厂、电子加工及拆解等行业企业的环境监管,防止污染土地。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为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着力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三、深化机制改革,在环境管理上求突破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取决于污染治理,还依赖于长效机制的保障,深入体制改革,构建环境环保管理大格局尤为重要。一是完善市级法律法规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加快推进市级环境立法工作,研究制定我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条例》、《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农村环境保护条例》、《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法律法规,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夯实基础。二是健全责任体系。制定我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落实环保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断强化党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监管责任,构建权责分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改善生态环境考评体系,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不断加大考核问责力度。三是完善生态补偿和奖惩机制。继续探索河流跨界断面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金使用办法,积极拓宽生态补偿金使用范围,提高县区党委政府治污防污的积极性。严格落实《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奖惩办法》,每季度对各县区空气质量情况进行考核,对空气质量达标的予以奖励,对空气质量不达标的扣缴县区财政资金,补偿到空气质量达标或者好转的县区。四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行环境保护责任险和排污企业阶梯电价制度,完善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和黑名单制度。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建立环境成本合理负担机制和污染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探索排污权抵押贷款、排污权储备。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及时准确公开各类环境信息,特别是实时公布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等信息。健全举报、听证、舆论和公众监督等制度。推行排污企业阶梯电价制度,通过金融手段,督促企业加强污染防治。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破解污染治理资金、技术瓶颈。五是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以县乡村三级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为基础,层层落实责任,强化企业日常监管。开展环境专项行动,强化与公安等部门的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环境犯罪等行为,保持高压的执法态势;同时对环境违法行为,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予以曝光,邀请社会各界参与环保、监督企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